让家乡地域文化“活”起来摄影人讲述“一艘大船”背后的故事-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 发布日期:2019-11-11
- 浏览次数:88
摄影作品《排船技艺》
11月8日,在盘锦市新闻界庆祝第20个中国记者节书画摄影展现场,人们刚一进门就会被“一艘大船”的照片吸引,尤其是船头上那面庄严秀丽的五星红旗格外引人注目。当日上午,这张照片的作者林松也来到现场,为大家讲述起了拍摄大船背后的故事……
“初次接触二界沟排船还是在2016年,当时对排船一点不懂的我对这项传统技艺并没有什么兴趣,如果按照以往的采访计划,前期了解、采访加上后期编辑,用不了太长时间。”林松说,“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采访,成为我之后几年中直坚持并且跟踪采访的主题。
二界沟排船制作技艺的传承曾以师徒相传、言传身授为主,直到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排船工艺复杂,涉及木匠、捻匠、铁匠等多个工种数十道工序,纵使师傅耐心教徒弟诚心学,能够归纳总结说得清言得明的东西也属实有限。现在二界沟排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兴华就是个会手眼心耳井用的徒弟,他现在是二界沟唯一一个掌作。
23岁那年,张兴华独立排出了第一条船,这一排就是三十多年。“都说做一件事儿容易,可这一件事儿做一辈子可是不容易的。”林松说,就是张大哥这股子坚韧不拔的劲儿触动了我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敏感神经”。从那之后,只要一有空我就会去二界沟,了解这项古老的技艺。
“这幅照片是今年5月份拍的,当日是给新船上・大鼻子”举行民俗活动,仪式井不复杂却充斥着浓郁的人情。”林松介绍说,当天的天气非常好,很适合拍照。我早晨4点多就驾车往二界沟走,到的时候工人们也刚刚到,大家忙活半天就等着上鼻子了。大鼻子,学名艏柱,船的艏柱乘风破浪,它的刚度和强度足够承受各种外力,它的形状上大下小,圆弧状斜立于船的最前端,所以被人们形象地成为“大鼻子”。“大鼻子挂红就位,木船基本就完工了。”林松说。由于大鼻子较为重,所以必须用吊车才能完成,工人们现场非常繁忙,我自己也是从各个角度取景拍照,尤其是五星红旗在船头飘扬的时候,我连续按下了快门捕捉到了这一瞬间。
几年来,林松通过对二界沟排船技艺的拍摄,自己对家乡传统地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辽河口文化更加感兴趣。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林松希望今后能够拍出更多好的摄影作品,让家乡地域文化“活”起来,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记录盘锦大地的时代变迁和秀美风光,展示出盘锦新闻战线工作者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家乡传递出浓浓的正能量。